河北唐山蜡染手艺人:“蓝白之间”蜡染技艺为兔年添彩******
(新春走基层)河北唐山蜡染手艺人:“蓝白之间”蜡染技艺为兔年添彩
中新网唐山1月18日电 (白云水 解立经 毕帅)1月18日,河北唐山丰南区蜡染手艺人甘彩云的工作室里,蜡染技艺爱好者们正一起创作兔年蜡染布偶,各式各样的蜡染作品摆满房间,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浓浓喜庆氛围。
蜡染,是中国一项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,这项工艺从起稿线描、上蜡、浸染,到氧化、脱蜡、漂洗,再到后期的制作成品,需要十几道工序。
甘彩云向蜡染爱好者传授制作技巧。 毕帅 摄“蜡染工艺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,天太冷会影响布料上色的效果,所以天冷前就把需要的布料染出来了,现在主要是裁剪、缝制、填充、装饰。”甘彩云一边创作一边介绍,把福字、财神帽这些吉祥元素融入到灵动的生肖兔造型中,将传统元素与蜡染之美相融合,来传递兔年祥瑞纳福的美好愿景。
“融入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非遗传承,过年更少不了非遗。”2022年甘彩云被评为唐山市工艺美术大师、唐山市级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。她说,“古朴典雅是蜡染工艺的鲜明特征,这与其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,它是以蜡刀蘸蜡液,绘画于布后以蓝靛浸染,在浸染过程中,蜡自然龟裂,形成自然‘冰纹’,呈现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。”
甘彩云还把蜡染工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壁挂、抱枕、衣服、挂饰等多个品类。
为让蜡染技艺在北方得到更好的发展,甘彩云坚持创作的同时,通过直播平台对蜡染文化和制作工艺进行推广,并多次走进社区开展非遗培训和体验活动,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这项传统技艺。
甘彩云在整理蜡染“兔”元素作品。 毕帅 摄如今,越来越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,其24岁的女儿李萨就是其中一员。毕业于设计专业的李萨一直对传统工艺情有独钟,大学毕业后便跟随母亲学习蜡染。“穿越历史的传统工艺经过时间的沉淀更有味道和魅力,这也是我喜欢上蜡染的原因。每天静下心来学习蜡染,就像与古人对话,是心灵治愈的一个过程。”
最近,李萨还尝试把动漫元素融入到蜡染作品中,探索更多的可能性。李萨拿起一只灵动的兔子布偶:“这只兔子是我从卡通动漫中汲取的灵感,把年轻人喜欢的一些夸张元素与蜡染工艺结合,唤醒大家儿时美好记忆的同时,也能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。”
“时代在变,传承不变。把传统工艺注入年轻化的元素也是一种新的传承。非遗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力。”甘彩云说。(完)
【青听·两岸】“登陆”台青:在大陆的经历让自己坚定当初没有选错****** 来到大陆,他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,结识了新的朋友、凝聚了新的情感,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。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“沟通者”、正能量的“传播者”。两岸青年声音,你我共同倾听。中国新闻网特别推出《青听ㆍ两岸》融媒体栏目,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真实声音。 中新网1月20日电 “登陆”台青:在大陆的经历让自己坚定当初没有选错 作者:马壮 陈文韬 “我们看到的是它(脱贫攻坚)一步一步完成。” “过去我只有看,这两年确实我们可以参与到(大陆的)高速发展。” “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国际大都市的感觉,是非常有人情味的。” 日前,中国新闻网《青听ㆍ两岸》栏目邀请到三位在大陆求学、工作和创业的台湾青年,畅聊大陆这些年的发展变化。 图为郑博宇、黄柏翔、陈冠颖做客中国新闻网“青听·两岸”栏目。 李太源 摄郑博宇,北京台资企业协会青年会副会长,2015年赴大陆发展,“变”是其对大陆印象最深的一个字。在他看来,这个变不仅仅是过去1年的变,是自己过去在在大陆经历的很多时刻中可以真实感受到的变化。 郑博宇说,自己完完整整地“经历”了大陆的“十三五”规划,注意到规划里面的很多目标都在此期间完成。他特别提及脱贫攻坚,“我曾经想,真的有可能(做到)吗?但是事后证明,我们看到的是它一步一步完成。” 在郑博宇看来,“大陆的政策是有计划、有条理的,而且能让你感受到政府确实是有决心要做好的。” 郑博宇举例身边友人在福建平潭的发展经历说,“我几个好朋友在平潭落地做民宿,投入到乡村振兴,每一年都邀请我去他们新的民宿,那种感觉其实是很明显的,可以看到这些改变,不是在纸面上、文字上面,而是你确实能感受到的政策和大方向的。” 作为大陆发展的见证人,郑博宇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,“其实经历的过程,让自己对于在大陆落地这件事情更坚定,认为自己是没有选错的。” 然而,参与到大陆的脱贫攻坚,对于一个台湾青年来说又是一种什么体验呢?2020年来大陆读书的清华大学台籍学生陈冠颖,分享了自己和同学参与大陆乡村振兴实践的经历。 “因为我们要了解大陆政府运作的一些状况,这两年有比较关注乡村振兴的状况,也有去参加当地的一些实践,跟大陆的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些小册子,推广一个村的振兴的一种经验。”陈冠颖说。 陈冠颖在节目中分享道,自己来北京后很喜欢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胡同里,每看到在胡同平房里做饭的人,在公园下棋的老人家,总能感受到都市里的人情味。尽管北京有着很多高楼大厦,城市中的生活味让自己感受到这不是一座冰冷的城市。 “我发现(在清华)比图书馆位置更难抢的是羽毛球馆、乒乓球馆或者是琴房,大家在里面练钢琴,打球,运动。”陈冠颖说,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她发现这里的同学并不像网络上说的那么“卷”,反而觉得大陆的同学是在全方面发展。 谈及这些年大陆的变化,光大金融租赁公司转型办公室副主任黄柏翔说,首先是硬体的快速变化。“互联网更发达”“交通更便利”……生活上的便利给在大陆发展的台青们了深刻的印象。 更重要的是,作为在大陆金融企业工作的台湾青年,黄柏翔感受到这两年的一个明显的变化,“在大陆就业的 7 年来,我们发现大陆不仅是硬体,甚至在很多地方有我们可以参与的机会。过去我只有看,但是这两年确实我们可以参与到(大陆的)高速发展。” “我来了之后,因为我们在金融企业,实际上你会发现金融企业开始关注了是什么?”黄柏翔举例说,比如普惠金融、乡村振兴,包括自己用金融知识参与过的项目,如一些曾经的贫困县,透过绿色风电项目脱贫攻坚,享受到绿色的电力。”(完)
|